在決定購買Livina 1.6的時候,便已經認清:這是一台為了便宜價格而推出市場、超級Cost Down的“便宜又大碗“車子。
會決定買,是因為他的本質與價格符合我的需求。
所以在下決策時,必須強迫忽略他的缺點。
但是,在你真正擁有他後,又開始無法忍受這些缺點。人,真他XX的難伺候。
車身扎實度,這是我比較無法忍受、又可以自己修正的部份。
經過查詢,底盤與輪拱部份決定委外處理。
找到一家在烏日的店家,經電話聯繫,剛剛遷移到環中路與大富路附近(在大富路上),確認後今天早上前往處理。
老闆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年輕人,過程中得知其他部位我要自己DIY,老闆很仔細的告訴我不同部位要如何處理(當然是原則性的講解,實作要靠自己啦)
在拆開前輪拱裡面的塑膠擋泥板後才發現.......裡面空無一物,直通前門與車身的縫隙(一個約五公分的大縫隙),好大的一個共鳴空間,難怪輪胎聲音那麼大......
老板用吸音棉以及吸音毯將這一空間填滿。
後輪拱部份,貼上隔音吸音毯。
完成。後輪拱前面部份(靠近后座那一側)加上了發泡劑後再噴上阻泥,強化車內隔音。
前輪完成圖。一樣靠車室那一側加上發泡劑強化。
底盤,噴上四層(老闆說的,當時在玩電腦所以沒看到,但是真的滿厚的)。
下午在回公司時,特地跑上中彰,加速到120km/hr.............我的媽啊!好安靜,原本吵雜的輪胎聲都阻隔了。底盤在遇到不平整路面時,聲響變得相當扎實,有歐洲車的感覺。
這錢花得相當值得。
一共用了五張小朋友。
有問老闆,全車作要多少,答案是.........不告訴你.......絕對不超過20張喔!(會剩滿多的喔)
相當完美?No,下午才發現整車都沾滿細細的柏油微粒,還好用個清除劑就可以擦乾淨。
補充:
我看完廠商做之後覺得.......比車門來得複雜
首先將底盤全部清洗乾淨,用空氣槍將水清除,等乾後再開始進行底盤隔音,一共要噴四層
同時將前輪拱內的塑膠飾板拆除,將葉子板裡面用兩種不同的吸音棉、吸音毯適當的塞滿。
後輪拱要在不影響避震器運作的地方貼滿隔音毯。
然後在前後輪拱靠近車室的那一側,噴上一層發泡劑,加強輪胎噪音阻隔。
最後在輪拱噴上阻尼劑,才大功告成。
過程中老闆發現葉子板附近的底盤橫樑裡面有點空空的,所以又幫我填入一些發泡劑。
首先將底盤全部清洗乾淨,用空氣槍將水清除,等乾後再開始進行底盤隔音,一共要噴四層
同時將前輪拱內的塑膠飾板拆除,將葉子板裡面用兩種不同的吸音棉、吸音毯適當的塞滿。
後輪拱要在不影響避震器運作的地方貼滿隔音毯。
然後在前後輪拱靠近車室的那一側,噴上一層發泡劑,加強輪胎噪音阻隔。
最後在輪拱噴上阻尼劑,才大功告成。
過程中老闆發現葉子板附近的底盤橫樑裡面有點空空的,所以又幫我填入一些發泡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